性和有效性。能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研究效益。
2.指导服务取得一定成效
(1)经常深入学校,组织、指导学科课程改革、课堂教学改革、校本课程建设、校本研修等工作,并取得一定效果。在课堂教学、教研教改、队伍建设、制度建设等方面为学校和教师提供热情的咨询服务。
(2)努力完成了教育行政部门部署安排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,主动对区域内有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、难点问题开展研究。
3.研究能力较强,取得了一些成果
(1)具备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素养和学科教学理论知识,对课程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定了解。
(2)积极开展学科研究,并取得一定成绩,注重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总结。
(3)基本掌握教学研究方法,了解教学研究的基本规律和操作流程,注重教研方式、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创新。
(4)具有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,研究目标较明确,研究内容针对性较强,研究方法正确。
(5)教研成果对区域内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,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,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。
(6)比较注重对自身教研实践经验进行反思、提升和总结。
(7)任现职以来在合法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过教研论文2篇以上,或主持、参与、撰写的业务专业工作标准、规范等,获得县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可,或主持、参与的课题获县市区级以上奖励,或有经县市区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同行专家鉴定或推荐的成果。
4.发挥一定的示范作用,获得区域同行肯定
(1)对本区域内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主动开展研究,并取得一定成绩。
(2)在本地教育教学改革推广阶段,努力开展探索与实践,积极为本地教师上实验课或研讨课。
(3)经常深入课堂听课,能与本地教师就课堂教学的目标、内容、方法、资源运用和教学效果等进行交流与指导、评价。
(4)努力发现、学习本地的教研教改成功经验和成果,重视借鉴、吸收国内外教育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。
(四)二、三级教师
1.积极组织教研活动
(1)能根据学校教学和教师工作特点,采用多种教研形式,组织教师参与教研活动。
(2)注意对教研过程和效果开展评价、反馈、反思,能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改进教研工作。
2.主动开展教育教学服务
(1)主动联系学校、教师,在学科课程改革、课堂教学改革、队伍建设、制度建设、校本课程建设、校本研修等方面开展咨询服务工作。
(2)努力完成本单位安排的教研任务,主动对区域内有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、难点问题开展研究,努力为教育行政部门完成力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