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》(教材〔2020〕6号)要求,学时学分足够。课程内容遵循2021版新教材要求,课程知识体系科学完整,课程资源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况。课堂规模一般为不超过100人的中小班。 
4.实践性。关注社会热点、难点问题,主动回应学生关切。注重教学内容延伸与拓展,结合课程特征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,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推动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。 
(三)教学设计 
1.高阶性。全面提升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,增强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。 
2.创新性。用鲜活的教学素材与典型的教学案例呈现课程教学内容,体现课程教学的前沿性、时代性和先进性,鼓励探索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专业特点的个性化教育教学方式。 
3.挑战度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,适当增加课程难度,拓展课程深度,提升课程挑战度。 
(四)教学方法 
坚持以学生为主体,采用案例式教学、探究式教学、体验式教学、互动性教学、专题式教学、分众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,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,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,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。 
(五)移动课堂 
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、社会实践基地,带领学生追寻红色足迹,走进田间地头,深入工厂社区,将思政课堂搬到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第一线。打造突出地方特色、学校特色、课程特色的高质量“移动”思政课堂,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与获得感。 
合理分配实践教学课时,把“移动”思政课堂纳入课程教学大纲,每门课程每学期“移动”思政课堂教学原则上不少于4课时。 
(六)教学资源 
积极建设微课、视频、音频、课件、测试题、案例集等课程数字化学习资源库,建设稳定的课程实践教学基地,构建多元、立体的课程教学资源体系。 
(七)课程考核 
创新考试考核办法,注重过程性评价,探索建立科学全面准确评价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。 
(八)教学效果 
学生学习积极性高、获得感强,师生互动好。在省内外高校应用推广效果好,课程教学效果、经验和做法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。 
四、推荐数量 
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高校可推荐申报4门课程,其中至少有1门博士研究生课程;有硕士学位授予权,但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高校可推荐申报3门课程,其中至少有1门硕士研究生课程;其他本科高校可推荐2门课程;高职高专院校可推荐1门课程。2021年已立项建设课程不再重复申报。 
五、组织管理 
1.高度重视,精心组织。各高校党委要加强统筹领导、精心组织,进一步

上一页  [1] [2] [3]  下一页